2014/03/16

【經濟日報╱陳錫琮】

相較於其他產業,這幾年房地產業算是非常幸運,受惠於低利環境與市場過多游資,讓台灣房地產市場走了一波罕見的十年長多頭。以幾個指標觀察,北市中古屋均價在十年內增長170.1%,購屋壓力從十年前的5.2倍到如今的11.6倍。

壓力明顯增加,可是利率不漲反跌,而今的房貸利率,還較十年前低1.058個百分點,房產業也出現量變與質變,以我們不動產經紀業為例,2003年時,全台經紀業僅有1,627家,大型連鎖品牌僅853家,占了產業的52.4%,但十年後,經紀業增加至5,918家,大型連鎖品牌達3,707家,占比超過62.6%,從趨勢來看,未來不動產經紀業走向集團化,極大化發展是必然的方向。這也反應出,房仲業者的服務品質,對有意買賣房產的民眾愈來愈重要。

在選擇房仲業者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房仲產業的歷史。最早從樓面式的電話開發,到後來引進美國、日本的店面式經營,人員也從過去被謔稱「牽猴仔」,到如今,成為國家考試與資格認證的專業經紀人;不動產經紀業的品牌也從百家爭鳴,到競合整併,強者恆強,以十年前為例,當時最大的不動產經紀業者,全台不過200家規模,其餘品牌也頂多是100多家或是百家不到的規模,但到如今,百家已經成為一個當品牌的最基本門檻,大者恆大的趨勢也更為明顯。

集團化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多品牌、多層次的經營已經成為管理顯學,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豐田汽車與王品集團,都是多層次品牌經營的成功典範,透過多品牌的產品與服務提供,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市占率自然增加。也因為市占率的提高,對內集中採購、統合管理以降低成本,對外增加曝光度,加快流通速度,增加店營運效能,進而提供更完善且全面的消費者服務。

業者在經營多品牌時,即便因為主客觀環境有所不同,而必須作出區隔,但我認為,中心思想一定具有一致性。對內,新品牌會透過組織提供的各項教育訓練及業務支援系統,提供經紀人員厚實之依靠,進而成就顧客,協助其創造幸福家和的美滿家庭。更重要的是,一個現代化的品牌,一定是以自利利他、繁榮共好的態度,從關懷弱勢,重視社會公益的方向經營,讓企業不僅是創造財富的經濟體,更是扶植社會成長的促進體,這也是企業的責任所在。

下半年將是不動產經紀業的產業大洗牌,七合一選舉將至,雖然各區都會端出各式各樣的建設牛肉,不過,為了平息民怨,搬出新的打炒房施策也不無可能,加上區域價格已經來到歷史高點,短期內往上成長有限,但在低利環境、游資充斥下,也缺乏大幅向下修正空間,種種不確定因素會促使交易量難以放大,體質較差的房仲業者將被迫現形。

不過房地產對於民眾來說,仍是一個安穩的投資標的,也因此,在百家爭鳴下,民眾更應慎選具備服務、專業、品牌形象的房仲業者,才能確保買賣權益。

(作者是住商機構總經理)




全文網址: udn房市情報 - 達人專欄 - 名人看房市 - 專家論市/游資充斥 房價不易大幅下修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5135#ixzz2wDVX0NH0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