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曾鈴雅/整理報導

現代人要如何活得健康長壽呢?據瑞士一項最新研究調查發現,民眾住在「8樓以上」,將減低3~4成死於心肺疾病的機率;而住在「8樓以下」則有22%的機率較住高樓層者容易早死!隨著現代住宅大樓越蓋越高,真的住越高越好嗎?房市專家建議,樓層選擇有3大訣竅,購買高樓層以8、9樓最合宜。

樓層選擇眉角多,較關乎房價多於壽命;多爬樓梯、多運動才是健康之道。(好房News記者 陳韋帆/攝影)

瑞士伯爾尼大學(Bern University)近期發表一項「住宅與流行疾病」相關研究,報告指出2000~2008年間瑞士近15 萬的死亡人口中,住在1樓或低樓層,死於肺病、心臟病的比例,比住在8樓以上的人高出35~40%。推估住高樓層的人較有機會走樓梯,也較不易受空氣及噪音污染,因此降低35%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及減少40%死於肺病的機率;反之住越低得肺癌的機率比住8樓以上的人高出22%,顯示住越高的人越健康長壽。

此外,隨著都會區住宅大樓越蓋越高、有無景觀反應在房價上,也有專家認為一般買得起高樓層的人通常較富有,也相對較注重健康。不過有網友認為,此項研究的樣本取自瑞士這樣富有且注重健康的國家,且現今大都會地區的住宅大樓幾乎都配有電梯,除非停電,否則爬樓梯的機會反而少,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若以台灣來看,20、30年的中古公寓因没有電梯,爬樓梯的機會反而較大,所以住得樓層高低似乎跟健康没有直接關連,反倒是跟個人運不運動及房價高低有較大的影嚮。尤其在台灣買房,通常差一層樓,房價價差就可能高逹數十萬,到底該住那層樓好呢?房市專家建議,民眾可以參考以下3步驟來選擇最符合需求的樓層。

1.    先以「樓層別效用比」推估各樓層房價

由於中國人普遍忌諱數字「4」,所以「4樓」通常是整棟大樓中價格最便宜的,若是預售屋、新成屋,4樓也會是最早被拿出來賣的廣告戶。因而不妨以4樓售價作為基準,通常1樓有店面效益房價為4樓的1.8倍,5樓為4樓的1.2倍,每往上3個樓層房價約增加2~3%。

若以某建案4樓每坪50萬為例,那麼5~7樓即為50+50*(2~3%)=51~51.5萬元,8~10樓則約52~53萬、11~13樓則為53~54.5萬元。若是知名建案,通常高低樓層的差價多以15樓為中間值;房價漲幅較大的區域,價差幅度亦可能不限每3層樓,頂樓價差幅度甚至更大,推估方式也視不同建案而略有差異。

2.    考量高樓層的景觀需求及防水設施

通常同一社區樓層越高房價也越高,主要是高樓「景觀」具有加價誘因,如看得到101大樓可能每坪就比其它樓層多2萬,若以30坪新成屋來算,總房價就多了60萬,也因此景觀宅或景觀第一排通常房價也較貴。民眾在看屋時,應謹慎考慮是否日後真有享受景觀的需求及價值。

再者,20年以上的中古大樓或老公寓,若是没有加蓋,夏季頂樓通常比一般樓層來得熱,若再加上水壓不足,恐有增加空調電費、水費的負擔;且頂樓也容易漏水,尤其梅雨季、颱風季,頂樓更是最容漏水的樓層,看屋時要仔細檢查屋況及防水工程的優劣。

3.    管線及消防設施也悠關樓層選擇

若是中古公寓,2樓通常為管線迴轉空間,暗藏發生爆管的隱憂;且現今建築法規還規定,只要樓高超過50米,約在45米(大概11~17樓之間)時就會有一個中繼水箱產生抽水的低頻噪音,若欲購買此樓層,可視建商是否有完善的隔音措施,以做為議價殺價的重點。

此外,建築法規亦規定新建案一定要有防火設施,於10樓以上要裝灑水設備,如此將會使天花板降低,造成高樓層空間反而更有壓迫感;且台灣地震頻傳,若遇到停電,住高樓層難免要爬較多階梯,加上台灣目前消防灑水設備,最高頂多至22層,若住更高就必須仰賴直昇機救援,逃生較為不便。綜合以上,房市專家因此建議,以台灣環境來講,買8~9樓最剛好。

更多買房樓層選擇相關報導,請見五月號《好房》雜誌線上版同一社區 他家比較便宜?,即日起在誠品等各大書局亦有販售。

 

資料來源:好房News

網址: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47532431722.html?utm_source=%e5%85%a8%e5%9c%8b%e7%b7%a8%e8%bc%af%e5%9a%b4%e9%81%b8&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e7%b7%a8%e8%bc%af%e5%9a%b4%e9%81%b8&utm_term=%e4%bd%8f%e8%b6%8a%e9%ab%98%e8%b6%8a%e9%95%b7%e5%a3%bd%ef%bc%9f%e3%80%8c8%e6%a8%93%e3%80%8d%e4%b8%8a%e4%b8%8b%e6%98%af%e9%97%9c%e9%8d%b5&utm_content=big_mo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