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馮牧群╱專訪

房市的低迷氣氛,對住宅交易市場影響巨大,導致投資人縮手,資金急尋出口,農地或農舍由於取得成本低,成為熱門投資選項,尤其在二線城市最為風行,藉由快速包裝再轉手,馬上能創造三到五成的獲利空間。

農地與農舍的投資門檻低,因此不少民眾躍躍欲試。(好房資料中心)

農地與農舍的投資門檻低,因此不少民眾躍躍欲試。(好房資料中心)

農地交易量穩 宜蘭農舍夯

2011年7月《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草案出爐後,對農地興建農舍的起造人身分增加諸多條件限制,一度造成全台農地交易量從百餘件急凍,慘跌到個位數成交。直到過去兩年,二線城市的農地買賣才回穩,主因為地主、投資人找到正確的開發方式,以及誘人的增值潛力。

以有「台北後花園」之稱的宜蘭來說,在當地買間現成的農舍,平均得花上至少2000萬元,其實不比在新北市買一戶新成屋便宜,卻仍有很多民眾趨之若鶩,包括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羅東運動公園都是很受歡迎的地段。

開發農舍 靠3種方法獲利

買農地蓋農舍,投資效益相較直接買農舍更高,住商不動產羅東興東加盟店店長莊智清說,獲利關鍵在於轉手賺差價;依現行規定,具備「老農資格」的土地,可向政府申請「老農配建」興建農舍,做為民宿、店面、農產品餐廳等用途,完工後迅速轉手,平均都有三至五成的價差,獲利可觀。至於農地,許多買方選擇購入後先閒置,不急著開發,等待未來增值。

宜蘭最常見農舍作為民宿,莊智清表示,民宿投入成本最高,不計土地取得成本,光是興建農舍、裝潢設計、園藝造景,保守估計預算就接近3000萬元。另有人將農舍隔成小坪數店面分租,越是人潮車潮頻繁的地段,租金效益越高,土地取得也相對昂貴,像是礁溪僅0.25公頃的農地,市價都超過1億元;其他地主還有以農產品銷售為名目,向主管單位申請營業執照,將農舍轉為餐廳。

老農身份為農地開發護身符

何謂「老農資格」?《農業發展條例》於2000年1月實施,在此之前取得農地一般稱為「老農」,之後取得為「新農」,老農不管農地大小皆可興建農舍,但新農須取得大於756 坪以上農地,持有滿兩年才可興建;建商因農地取得便宜,興建集村農舍更有獲利空間,使得「豪華農舍」林立,甚至有藝術造景、游泳池等違規使用。

桃園縣某位具老農資格的地主,甚至把農舍作為馬場及幼稚園使用,令人大開眼界,專家提醒,農地開發須遵守相關規範,包括建蔽率10%、建物高度不得高於10.5公尺、總樓地板面積不得多於150坪等限制,否則一經舉發,有關單位可能強制拆除。

原文網址: 增值技巧╱蓋農舍轉手 最高賺五成價差 | 好房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8219496992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