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林美欣/整理報導

台北房價高,得不吃不喝15年才買的起一間房子,買房「錢」是個大問題,準備好了自備款又得考慮是否該進場,買房好還是繼續租屋划算?終於決定要進場,又要煩惱要買在哪裡。專家的買房教戰守則有很多,但是否要一一遵行?《CNN Money》點出買房的5大迷思,讓正在買屋門前徘徊的民眾做為參考。

買房3觀念 購屋理財(大刊頭)

迷思1:買房是最好的投資

投資房市不是穩賺不賠,房地產泡沫化就是告訴我們房地產也存在著投資風險,而且還需負擔像是修繕等額外費用。

迷思2:租屋不如買房

CNN Money提供一個衡量買屋還是租屋划算的評量方式,如果房價超過15年的租金,那麼就倒不如租屋比較划算。例如,曼哈頓的房價已經超過24年租金,那租屋會比較划算。

又例如,根據numbeo網站公布最新的全球套房租金比的統計,台北套房單價全球第6名,但租金收入不正比,計算結果,大約要將近60年的租金,才能回本,也就是說房價飆高,但房租卻漲幅不大情況下,租屋可能會比買房划算。

迷思3:買房最重要的就是區位

許多房市專家的教戰守則第一條就是「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好地段的房子治安好、學區佳、遠離交通繁忙吵雜,不過在房價高漲的時候,這些地方根本買不起。因此,退而求其次,選擇鄰近但價格還沒到天花板的吧。

迷思4:在最好的區域買最糟的房子

可能很多人會說,爛房子可以修,但壞鄰居可是清都清不掉。但是,爛房子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畢竟會自己修繕房子的人不多,在享受好區域帶來的各種好處之前,你得先花一筆大錢修房子,很可能是一個錢坑。

迷思5:所有的房地產都是區域性的

不久前,房地產還以研究當地的薪資、失業率、以及人口成長來判斷當地房產獲利潛力,不過房產全球化的今天,情況已經不同了。特別是網路和社交網路發達的時代,業務型態已經改變,跨國購房的時代來了。根據統計,美國從今年3月底的過去一年中,國際買家就占了7%,占總交易金額的20%,他們甚至用現金買房而推高了房價。這種現象在美國大城市,例如紐約、洛杉磯、邁阿密尤其明顯。

原文網址: 蛋黃區買爛房子? 破解買房5大迷思 | 好房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25127606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