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淑惠

最近,因為朋友邀請,讓我在幾堂房地產課程的講座中,分享自己的購屋經驗,教學相長之下,我也碰到很多不同類型的購屋客,上星期的課堂上,有個72年次的年輕人小林,當場舉手分享了他的購屋經驗,他因為手頭資金有限,2009年,碰上金融大海嘯,他在高雄買了間150多萬法拍小套房,自己辛苦監工裝潢後,住了一年多後轉售,賺了50多萬,他才又換屋買了一間350萬的小兩房,明年中,他太太要生了,最近,他想換個三房住,孩子的成長活動空間才夠!房市起起伏伏,當場就有同學問他,怎麼會這麼勇敢?小林說,因為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一輩子不會只買一間房,一直苦等下去,真的不是辦法。

年輕人買房先求有再求好,起碼先握有一張入場券 (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


3.客廳和小露台用落地窗區隔,能延伸視野。

相對低點可入場 自住買盤莫再等

「我覺得買房子有點像買基金,攤平風險最重要!」因為資金不夠,買屋只自住的小林說,他心知肚明,房子只能先求有、再求好,他身邊的朋友很多都跟他一樣,才三十出頭,已經買賣過兩間以上的房子了,他打趣的說,他買房子從沒看過黃曆,只要價錢、條件符合期待就好,長期來看,購屋的成本風險,就像定期定額的基金一樣,就算不是買在最低點,也因為在不同的時間點購入,風險可以被攤平,只要是買來自住的客層,根本不用太擔心。

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我忍不住笑了,雖然他說的誇張了點,但從理財的觀點來看,也不無道理,比起一輩子都在等低點的人,卻始終沒有出手的人,他的投資觀念反而是相對理性。

其實,小林也不是有錢到盲目的購屋客,他第一次買房子,選的是金融海嘯過後,大家口袋緊縮買不起的時候,這一次想換屋,也是買氣急凍的景氣寒冬,對他來說,只要是相對低點,已經達到某種程度的避險,他都願意大膽一試。

時代真的變了,我想起在我爸媽那一輩,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只想買一間可以安身立命,讓家人遮風避雨的房子,就此長治久安,篤信有土斯有財的那一輩,如果沒有意外,他們會守著這個辛苦買的房子,一家人可以住幾十年,他們從沒想過要賣房子,除非小孩長大有成家需求,下一代才會重新考慮再買一間房子。但,時代變了,房價高漲,能一次就買到可以住一輩子房子的人,已經越來越少,現在的年輕人,其實都得靠打帶跑,一輩子起碼都得買到兩到三次的房子,甚至超過這個次數!

先求有再求好 多次購屋攤平投資風險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日幣走貶,我身邊有很多同事一上班,就在討論今天的匯率,想逢低買進賺匯差,雖然我沒有太大興趣,但聽到他們的對話,也覺得很妙,因為有人上星期才買,這個星期又下貶,就會唉聲歎氣的說,買太早了,也有人前一天才買,隔天升值了一些,也開心的立刻脫手,賺到晚上一頓大餐錢,這跟買房子是不是有點像?大家都在等低點,卻永遠不知道何時是低點,只能一面看看長期的趨勢,一面碰碰運氣。

賣外幣的資金門檻,當然比買房子低多了,需要考慮的事情,也沒有這麼複雜,不過,有些進場的時機選取,卻是互通的,如果在相對低點進場,分成幾次進場,長期持有,匯率有高有低,才是聰明的賺錢投資之道。

從實際的市場面來看,儘管有四成購屋客,看壞明年房市,但現在交易量縮,房價卻沒有想像中的無量下跌,讓量價關係脫勾的原因,不外是政府的打房政策,只打到「量」,卻沒打中「價」,苦等最低點,對自住買盤來說,等不到降價的實際牛肉,反而是推延時間,不如趁相對低點,危機入市,尋找適合物件,反而還有機會找到急於脫手的賣家,先買先贏,以小博大,漸次換屋,在幾次購屋中累積成本,也攤平風險,機會是給勇敢出手的人!

原文網址: 一生一屋時代不再! 購屋如基金投資 攤平風險伺機進場 | 好房網News | 最在地化的房地產新聞 http://news.housefun.com.tw/maggie0207/article/858396879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