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
高雄市領先全國,將在今年7月1日實施「容積銀行」,建商容積移轉,只要先取得一半公設地產權,另一半折繳相當於公告現值的現金,就可全數辦理容積移轉,高雄市庫潛在收益高達1,500億元。
容積銀行實施,建商有公告現值可依循,成本更透明,避免容積蟑螂漫天喊價,交易更便利;擁有精華地的建商,增加建坪,可售面積與獲利都可提升不少。
台中市原訂5月1日成立國內第一家「容積銀行」,但因業界強烈要求市府尊重市場機制,先暫緩。高雄市一躍成為全國首先實行容積銀行的縣市。
上市建商主管表示,建設公司手中都有許多公共設施保留地庫存量,7月改採繳交半數代金方式取得容積移轉,雖是創新做法,但建商成本增加,只好反應到房價,高雄房屋價格恐再墊高。
不過,中華民國已開闢未徵收全國地主自救會秘書長李奇昱說,依法現行徵收公設保留地,須由估價師估算相鄰建地價值,以市價徵收或協議購得產權;根據估價師公會計算,公園綠地市價,約為公告現值的三倍到五倍,如今建商只以公告現值折繳代金,就可以容積移轉獲取暴利,未來政府還要自掏腰包購進高價保留地,形成財政大漏洞。
高市都發局主秘李怡德指出,目前建商是以公告現值一至三成的價格取得公設保留地,如今改以公告現值全額為基準繳代金,若新法圖利建商,「維持現狀不改革,不就是圖利公設保留地買賣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