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News記者馮牧群/採訪報導
量化寬鬆政策不斷,加上低利環境持續,市場上的熱錢何去何從?根據房仲業者針對上千位有意購屋民眾所做調查,有高達三成受訪者的買房動機為「置產投資」,意味著消費者逐漸對房市建立信心,且看好後市發展,全台的置產客都有回籠現象。
房價透明化之後,吸引置產買方回籠,其中低總價小宅銷售特別好。(好房News記者陳韋帆/攝)
群義房屋民調顯示,約有六成置產族會選擇千萬以下的低總價房型下手,即便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台北市,也仍有31%的民眾認為千萬小宅是最佳置產物件,儘管房市年初以來逐步回溫,但礙於薪資水準低落、民間消費力薄弱,民眾的置產行為仍偏向保守、穩健為主,「試水溫」意味濃厚。
另外,在年齡層表現上有年輕化趨勢,置產意願最高的有五成是25~34歲的年輕人,不同年齡層的置產客不約而同地都十分青睞「大樓型」產品;35歲以下的買方,偏愛公寓及套房產品,35歲以上買方則喜好大樓與華廈產品。業者分析,選定產品主要視「自備款多寡」而定,越來越多首購型的置產客,會透過借貸、向親友借款購置小宅收租,待資金充裕時再替換為中高價位的物件。
房仲表示,實價揭露以來,房市已出現兩極化現象,平價區房價受抑制,議價幅度偏高,黃金地段房價反倒獲支撐、漲勢不斷,不論哪種住宅類型,慎選物件更顯重要。建議先衡量「保值抗漲性」,評估投報率是否高於定存、基金等其他理財方式,其次再考慮物件是否具稀有性或附加效益,如此才能達到增值獲利的目的。
資料來源:好房New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