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奇芬

根據主計處調查,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在亞洲排第一,優於日本與韓國,可是,民間調查結果卻不一樣。身為台灣民眾,你覺得幸褔嗎?

最近主計處公布新國富統計,國人平均淨資產為645萬元,比前一年增加45萬元,其中七成來自於房地產,也就是民眾淨資產增加,主要來自於房地產的增值。但究竟房價上漲,民眾真的感受到財富增加,幸福也增加了嗎?

台北市35.8年,才能買一屋

對照住展雜誌最新公布的8月購屋壓力指數,台北市新成屋平均每坪單價創下歷史新高,來到86.6萬元,若以40坪三房推算,一戶房屋總價高達3464萬元。而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30到34歲受薪族平均年可支配所得為48.3萬元,雙薪家庭為96.6萬元,也就是雙薪家庭要花35.8年的薪水,才買得起一戶台北市房屋。所以,雖然房價上漲讓民眾資產增值,但若想到要背債35.8年,你一定笑不出來。

另外,主計處根據OECD美好生活指數下的各項指標,編製出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在跟37個國家比較下排名19,排名還優於日本與韓國,其中居住條件、所得與財富,還分別排名第9與第4。從這個排名看來,台灣民眾還「真幸福!」

官版、民間幸福指數大不同

但這個調查結果,大部分台灣民眾應該難以感受。因為根據中華徵信所在今年8月,針對台灣5000大企業經理人與20歲以上民眾的調查,台灣的幸福指數落後於新加坡、日本、韓國,甚至還落後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唯一只打敗中國大陸。面對官方與民間調查上的差異,民眾感受應該更偏向於民間調查結果。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台灣實質薪資12年來原地踏步,民眾薪資不僅沒有成長,扣除通膨率還倒退嚕,可是房價卻是節節高漲,若以台北市房價來看,漲幅至少是一倍以上。民眾所得沒有成長、購屋負擔卻大幅增加,房子只能拿來住、不能拿來吃,除非賣房子,否則不動產資產增值,只能說是乞丐坐在黃金上,幸福從何而來?

增加所得更重要

台灣民眾實質薪資沒有成長,但淨資產卻能成長,特別是資產成長來源,主要來自於房地產增值,較少來自於各行各業的成長,或是民眾就業、消費的成長,長期下來已經造成資源的扭曲。

我並不是說現階段打擊房市,就可以讓台灣民眾變幸福,但是,台灣近期總體經濟環境已經出現惡化的跡象,景氣燈號連續十個藍燈、十個黃藍燈,顯示台灣產業面臨極大的挑戰。再不趕快對症下藥,讓企業重獲活力、民眾薪資成長,則幸福指數最終可能成為最大諷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 的頭像
    steven

    青春-房仲物語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