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世華

一般人買一間房子的價錢,表面上是一個總價,但是實質拆開來看,它除了房屋本身的售價之外,還要再加上裝潢設計的費用以及看不到的資產稅費、規費,還有代銷或仲介的佣金、服務費以及建商或前手的利潤差價。

買房要準備的預算不只房屋總價,裝潢費、稅費、規費、佣金等等都要包含在內(好房網記者張聖奕/攝影)

客廳是一家人團聚最常使用的場所,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買房之後裝潢預算有高有低。好房網蒐集出各種不同裝潢的客廳,哪種是你的最愛。(好房網記者張聖奕/攝影)

且不說買賣利潤這一塊,因為不論以往和現在,不同時點的房屋買賣一定都有價差,但是如果考量對於居住實用與品質要求上的話,現在和以往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了。在以前物質生活還沒那麼進步和講究,早一輩的人在買房子時都只求有就好,倘若能力預算有限就可能分期買預售,而當時預售屋的交屋一定不會給你附裝潢的,所以早期買房的價金單純就是買一個房子的空殼罷了。

但是現代社會進步,大家對於居住品質的要求就非常多元了,所以在居住的形式、美觀、舒適性、實用性…等等的考量,肯定會多增加規劃設計的元素,所以現在買預售,在交屋之前除了會預付管理基金,一定還會再付一筆裝潢保證金,也就是說必定還會有一筆裝潢的費用及預算要再給設計師或裝潢師傅的,這些後來多出來的部分,算在購買房子的總預算中,加上林林種種看不見的支出,更比以往的房價有很大的差距。

但因一般人的經濟條件現在都比以往要高了,就物質條件的要求也高,既然要享高品質,對於房價或物價並非真的付不起,反而現在資訊比以前發達,真的要來比價或是估成本,能賺多少一算就知道,因此現在消費的對價型態就是:「如果你給得了,我就付得起!」花錢並不一定會斤斤計較到不給別人賺,重點是品質服務的要求是不是真的有達到?

回顧前幾年房價超漲,會有人買單,自然是因為有人願意付,同時也付得起!可是大家現在會變得謹慎消費的原因,其實是大家不買「不知道」、大家不買「不確定」。現在大家不買房也不消費,不是因為付不起,而是「我若付了,你能給什麼?」、既然「你給不起,我憑什麼要呢?」這就如同轉台看看「一例一休」帶來的通膨造成全民不爽一樣,政府說修法就修法,但是不管勞工、企業、消費者都在納悶:「政府到底給了什麼?」

因為政策變局,法令、稅制的種種變數,再加上民眾對於景氣的不確定性,現在房地產交易的稅費不像以前那麼單純,僅有契稅、土增稅(且各自分擔)而已,現在買賣房屋雙方都還要再顧慮到持有的財產稅或是房地合一稅,因此在買賣房子的時候也只能更加嚴謹了。同樣的,一路下來房地產的稅制也是說改就改,市況變局只好大家自己來面對,我們也要問:「政府只會喊改,但給了什麼?」

原文網址: 你買的房價 其實不只是房價 | 好房網News | 關心您住居的房地產新聞 https://news.housefun.com.tw/sefar66/article/1131281553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n 的頭像
    steven

    青春-房仲物語

    st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